新闻语言应用 | 甘于恩:《羊城晚报》标题语误类型分析(上)
《羊城晚报》标题语误类型分析(上)
甘于恩
标题是新闻信息的高度浓缩和提炼,对准确传递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拟写一则恰当的、高质量的新闻标题,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引导他们继续阅读正文,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原义。综观《羊城晚报》近年来的某些问题标题,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语误类型:
(一)逻辑语误:标题的逻辑偏误主要是由于作者对相关概念理解不深或不清、时空关系排列混乱以及推理欠缺严谨等因引致。例如:
马浚伟为“狗仔队”鸣不平
(2002年11月30日B1版)
“狗仔队”意指“通过非常规方式获取名人新闻(尤其是隐私)的记者,多指小媒体的记者”,可是在马浚伟的谈话中,通篇并没有提及“狗仔队”,只说香港有的媒体做过不好的事,但他们并不代表全部。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原话:
他甚至为“狗仔队”辩解:“外界对香港媒体的看法有时过于片面。的确有很多香港媒体做出不好的事,但他们不代表全部。香港也有很多专业的媒体,如实报道娱乐事业。我就和他们中的许多人相处融洽。”
从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察他并不是为“狗仔队”做辩解,他只是认为香港媒体并非都是“狗仔队”,如果说他有所辩解的话,他只是为“狗仔队”之外的专业的媒体(如实报道娱乐事业)辩解,这些话语怎么能与“为狗仔队鸣不平”扯上关系呢?显然这篇报道的标题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:受访者明明讲的是香港“专业的媒体”,作者却将之等同于“狗仔队”(即香港“专业的媒体”=“狗仔队”),把说话者的原意给歪曲了。
对概念理解有误有时会造成“悖论”标题。所谓“悖论”,就是能从结论中推导出自相矛盾的“反论”。像以下这个标题就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:
周杰伦匿名捐百万台币
(2005年1月6日B5版)
如果周杰伦真的匿名的话,外人就无从知晓其捐款的事情;而现在捐款一事见报,客观上便导致周氏不是匿名(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)。所以,这则标题的关键在于对“匿名”一词的理解(不署真实姓名),但标题本身却已经署了真实姓名,明显有所矛盾。
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对标题的准确性也有影响。《羊晚》2006年11月14日“广州连线”版有一则《拖车摆尾 卷走一女》的消息,小标题是《死者丈夫痛极怒揍司机》,但内文只是说“男子……又像疯了一样要揍司机”,既然有“要”字,说明在时间上属于未然,而小标题中的“怒揍司机”则是已然性的说明,互有抵触。再看下列标题:
雌雄毒贩江门伏法
(2004年5月22日A4版)
光看标题似乎没有问题,但联系内文,问题就显现了,内文说:
昨日,雌雄两毒贩司徒少雄、李翠玲在江门被执行死刑。
从名字可以判断,“司徒少雄”为男性,“李翠玲”为女性,按逻辑顺序排列,应该是雄雌,但这又与习惯说法不符。这便是逻辑因素造成标题的空间配合失谐(前后词的关系无法和谐)。
(二)语义语误:这种类型的错误往往跟望文生义关系密切。作者对一个词或词组的含义没有深入的了解,光靠字面上猜测,这时便容易出现词义误解的问题,见诸报纸,反过来误导读者。使用书面语词或专业语词,较多犯这类毛病。如“侧目”一词不少作者常误解为“注视”的意思,如:
“玻璃钱柜”国人侧目 “透明广东”几多首创
(《羊城晚报》2004年11月16日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”专版标题)
其中“侧目”即属误用,“侧目”的准确含义是“不敢从正面看,斜着眼睛看,形容畏惧而又愤恨:侧目而视”(《现代汉语词典》),“玻璃钱柜”是财政制度的透明化的形象比喻,乃是好事,国人怎么会“侧目”呢?此处应该用“瞩目”才对。
另一种语义语误是标题中的语义重复,即含有“水分”。如《羊城晚报》2002年9月18日B5版有《恶棍组织偷渡靓女偷渡卖淫》的报道,标题中有两个“偷渡”,前者做定语,后者则做谓语动词,但所指的内涵是一样的,用一个则可,前一个“偷渡”可不用,既然她们“偷渡卖淫”,那么无疑属于偷渡者,是不言自明的。
第三种语义语误和成语使用有关。成语是经过长期演化后而形成的固定短语,它以简练的形式蕴含丰富的内容,生动形象, 富于联想。新闻文稿恰当使用成语, 会使文稿凝练古雅, 更好地传递信息。由于成语的定型化,其形、音、义一般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, 不可随意更改。以下这个标题属于词义色彩误用的例子:
蓄谋已久 一举成功
(《羊城晚报》2001年10月2日第一版《“双博会”访谈》小标题)
“蓄谋已久”指的是很早就有这种坏的念头,带有贬义,用来报道花卉博会这样的新闻属于用词不当。
有的误用既与同音有关, 又纠缠着语义的因素, 这种误用不太容易发现,以
下这例较典型:
源流可溯苍海桑田千秋万代、胜迹何寻荔湾巷陌半爪一麟。
(《羊城晚报》2002年5月24 日广州新闻)
“沧海桑田”比喻世事变化很大,“沧”指青绿色,“苍”指青色或灰白色,两个字音同而义不同, 不应用“苍”代“沧”, 但一般人不易察觉其间的差别。
以下这则标题亦属于因望文生义而导致成语误用的例子:
中西结合, 融汇贯通,“广绣”在陈少芳手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。
(《羊城》2001年12月15日特别报道)
“融会贯通”的语源是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 , 闻一而知十, 乃学者用功之 深, 穷理之熟, 然后能融会贯通, 以至于此。”成语的意思也就是说: 把各种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, 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用于说明对知识、道理的理解。“会”是指“领会”、“理解”,在成语结构上与“通”对应 , 而“汇”却没有这个意思。
[未完待续]
(原载羊城晚报《新闻界动态》2007年4期)
相关链接:
图文编辑:廖小曼
责任总辑:老 甘